重庆秀山:山银花开幸福来
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势优越,山银花种植历史悠远长久,在清朝咸丰年间就有记载。但在十年前,曾频频出现农户不愿种植、品质参差不齐、市场开拓乏力等现象。
近年来,秀山县聚焦做大做强山银花产业链,强化党建引领作用,在扩种植、提品质、谋突破上持续用力,推动秀山山银花成为重庆市单体品种顶级规模的中药材,种植培养面积超24万亩,综合产值达16.8亿元,带动2.8万户农户增收致富。
“以前在外务工,无法顾家,听说山银花品种改良了,结合政府的鼓励种植政策,回来种花稳赚不赔!”隘口镇坝芒村村民付仲芬兴奋地说道,“今年收成很不错,八月份要精心管护,相信明年肯定会更好!”
秀山县成立山银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党委,聘请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专家改良品种,培育出较传统品种增产30%以上的“渝蕾1号”。制定“1+1+1”种植激励政策:出台一项奖补金,新发展山银花标准化基地50亩及以上补助1000元/亩,50亩以下补助500元/亩,新建或改建厂房对加工设施补贴50%;推出一份保险金,推出山银花收益保险,由财政补贴保费的90%;设置一个保收价,在市场行情低于3元/斤的收购指导价时,拿出财政资金补贴加工业主。
2024年,全县推广“渝蕾1号”山银花优良品种20万亩,盛产期缩短一半,亩均产量从以前的200斤增加到400斤。
“秀山县的山银花绿原酸含量达7.2%,是国标的4倍,品质高超,是我们打造品牌的首选!”近日,圣百灵药业公司的经理完成本年收购后感慨道。
秀山县聚焦品质升级,实施良种、良技、良机集成行动:发布重点项目,动员党员组队攻关,成功探索出密集种植、覆膜防草、幼苗水溶肥等10项先进种植技术;按照“1:5”原则,组织党员定责包户解决山银花培育助长、病虫防治等技术层面问题;全面升级换代病虫害防治设备,逐步淘汰传统手动喷雾器、机动喷雾器,推广应用现代无人机飞防,推动管护水平和效率大提升。
当前,全县山银花亩均管护成本减少300元、产值增加1000元以上,成功建成“中国百里山银花长廊”示范基地。
8月14日,在秀山中医药产业园区内,山银花的烘烤、选花、储存、深加工有条不紊推进,产出的山银花露、山银花饮片等,依托电商物流发往全国各地。
围绕“链主培强、加工提级、产品多元”目标,秀山县实施“设备提档、市场培育、产品研究开发”三大行动。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,对全县208套山银花加工设施进行提档升级。成功招引海王生物、红日药业等36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落户秀山,培育发展82家产地初加工厂和135家专业合作社。建成库容3万立方米的武陵山中药材仓储加工中心,培育山银花交易集散中心,年仓储能力、市场交易额分别达到2500吨和2亿元。成功研发打造山银花饮品“三诚特饮”等爆款产品,推出山银花饮片、日化品系列新产品50余种,2024年出售的收益突破6亿元。